文學作品中的服裝
文學是服飾演變的一面鏡子,文學作品中的服飾描繪,為我們提供了服飾審美歷史的又一生動畫面,從一個側面總結了服飾審美的時代精神。葛洪在《抱樸子·譏惑》中說:“喪亂以來,事物屢變,冠屐衣服,袖袂財制,日月改易,無復一定。乍長乍短,一廣一狹,忽高忽卑,忽粗忽細,所飾無常?!闭f的是魏晉時政局激烈動蕩帶來的變化?!拜d玄載黃,我朱孔陽,為公子裳”,《詩經》這一描述,歲月留痕,文學作品仿佛是歷史記載的注釋,平添了許多生動的服飾事例,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服飾審美評價。
《后漢書》中記述了一首民謠:“城中女子高髻,四方高一尺。城中女子廣眉,四方且半額。城中女子大袖,四方全匹帛?!倍拙右姿鶎懙摹稌r世妝》,生動地反映唐代流行的時世妝:“時世妝,時世妝,出白城中轉四方,時世流行無遠近,腮不施朱面無粉。烏膏注唇唇似泥,雙眉畫作八字低。妍媸黑白失本態,妝成盡似含悲啼……”這首詞描述的是元和末年(820),宮妃和貴族婦女不但追求豪華瑰麗的服裝,而且熱衷于面部的奇異化妝。自居易的另一首詞《上陽白發人》:“小頭鞋履窄衣裳,青黛點眉眉細長。外人不見見應笑,天寶末年時世妝?!庇终f的是入宮幾十年的宮女,外面已經流行“胡妝”,出宮后穿的還是入宮時的衣服。唐詩中還有諸如:“粉胸半掩凝暗雪”、“長留白雪占胸前”、“莫畫長眉畫短眉”的妝扮描寫。而宋人詩詞的描寫則更加具體詳實。
如:“輕衫罩體香羅碧”;“薄羅衫子薄羅裙”、“輕衫淺粉紅”;“衫輕不礙瓊膚白”等,都是對衫的輕薄及色彩的淡雅的描寫。還有諸如“頭飾”等物的描寫?!傍P髻金泥帶,龍紋玉掌梳”(歐陽修《南歌子》);“鋪翠冠兒,拈金雪柳”(李清照《永遇樂》);“蛾兒雪柳黃金縷”(辛棄疾《青玉案》);“玉簪螺髻”(辛棄疾《水龍吟》)等。進入明清兩代,大量文藝作品和札記中對服飾的描寫反映當時人們的服飾審美情趣。從馮夢龍的《三言》,及同時代的《兩拍》,到《紅樓夢》都有大量服飾描寫,可以說小說作者已經承擔起服飾評論的重任,闡述著他們對服飾審美的觀點與看法,為我們分析當時服裝流行提供了輔助材料。
特別是《紅樓夢》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上至北靜王、王熙鳳、賈寶玉,下至襲人、鴛鴦等人的服飾,從富奢的皮毛服裝,到家常的“紅綾襖兒”,直至貼身的肚兜;從賈母送給寶玉的“俄羅斯”產雀金裘,到寶玉雨天用的玉葉蓑和沙棠屐。
文章TAG:
- 上一篇:服裝材料始
- 下一篇:職業裝——企業的代表